中国植物志
因网站整合,本页即将迁移至:www.iplant.cn/info/Aster baccharoides?t=z
意见建议 请 email: iplant@ibcas.ac.cn
FOC | FLPH | DCP | iPlant | admin    响应时间:0.27秒
白舌紫菀
Aster baccharoides (Benth.) Steetz.
中国植物志>> 第74卷 >> 菊科 Compositae >> 紫菀属 Aster

47. 白舌紫菀 图版50:1-5

Aster baccharoides (Benth.) Steetz. in Seem., Bot. Voy. “Herald”: 385 (1856-57); Benth., Fl. Hongk., 175, 1861; Henriq. in Bot. Soc. Brot. 3: 147. 1865; Diels in Bot. Jahrb. 29: 410, 1901; Dunn et Tutch. in Kew Bull. 174. 1912; Hand. -Mazz. in Beih. Bot. Centralbl. 16: 468. 1939; S. Y. Hu in Quart. Journ. Taiwan Mus, 18: 376. 1965. ——Diplopappus baccharoides Benth. in Hook., Journ. Bot. 4: 233, 1845. ——Aster brevipes Benth., l. c. 175, 1861; Forbes et Hemsl. in Journ. Linn. Soc. 23: 409. 1888; S. Y. Hu in Quart, Journ. Taiwan Mus. 18: 278. 1965.

木质草本或亚灌木,有粗壮扭曲的根。茎直立,高50-100厘米,多分枝;老枝灰褐色,有棱,脱毛;幼枝直立,被多少卷曲的密短毛;茎和枝基部有密集的枯叶残片,下部叶枯落后留有尖卵圆形的腋芽,全部有密集的叶。下部叶匙状长圆形,长达10厘米,宽达1.8厘米,上部有疏齿;中部叶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,长2-5.5厘米,宽0.5-1.5厘米,基部渐或急狭,无柄或有短柄,顶端尖,全缘或上部有小尖头状疏锯齿;上部叶渐小,近全缘;全部叶上面被短糙毛,下面被短毛或有腺点,或仅沿脉有粗毛;中脉在下面凸起,侧脉3-4对。头状花序径1.5-2厘米,在枝端排列成圆锥伞房状,或在短枝上单生;花序梗短或长达1厘米;苞叶极小,在梗端密集且渐转变为总苞片。总苞倒锥状,长5-7毫米,径达7毫米;总苞片4-7层,覆瓦状排列,外层卵圆形,长1.5毫米,顶端尖,内层长圆披针形,顶端钝,背面或上部被短密毛,边缘干膜质,有缘毛。舌状花约十余个,管部长3毫米,舌片白色,长5毫米,宽1.5毫米。管状花长6毫米,管部长3毫米,有微毛,裂片长达2毫米,花柱附片长0.5毫米。冠毛白色,1层,白色,有多数近等长或少数较短的微糙毛,长约6毫米。瘦果狭长圆形,长2-2.5毫米,稍扁,有时两面有肋,被密短毛。花期7-10月;果期8-11月。

产于广东(大埔、梅县等)、福建(龙岩、福州、连城、永安、上杭、戴云山等)、江西(黎川、石城、广昌、萍乡等)、湖南、浙江等省。生于山坡路旁、草地和沙地。常见。海拔50-900米。

与陀螺紫菀 (A. turbinatus S. Moore) 接近,但头状花序及花各部远较小,舌片白色,叶较狭长,茎下部木质,香港产的 A. brevipes Benth. 据 Hemsley (1888) 意见,仅以总苞片顶端尖的特征与本种区别,但我们观察到的香港标本与他处植物相同。
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1985《中国植物志》第74卷 195页 PDF
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
图版50:1-5
扫一扫,在手机上继续查看
logo_frps
版权所有  ©  1959-2004  中国科学院《中国植物志》编委会  科学出版社
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(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)数字植物项目组
京ICP备13006946号-2         我有话要说